武汉警方破获超百万级奔富假酒案,“707”酒液成本2.4万元/吨
位于武汉偏僻乡村的普通平房内,几条简易的生产线正如火如荼的出产“奔富”。从灌装、封口、贴标到最终包装,一系列操作后,这些“奔富”被卖往全国各地。
最终武汉市公安局黄陂区分局于近日,将这个产销一体的假冒“奔富”葡萄酒的犯罪团伙连根拔起,预估涉案假酒案值远超百万。同时根据警方的调查显示,其生产的“奔富707”酒液成本最高仅2.4万元/吨。
1
大量假酒现身市场,品牌方维权赴武汉报警
今年8月初,两位风尘仆仆的访客走进黄陂区公安分局环境与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他们是来自广州某公司的负责人陈经理及其同事,该公司正是被侵权奔富品牌的授权维权单位。
其便向警方介绍,近期公司监测到市场出现大量仿冒其品牌的葡萄酒,严重侵害品牌形象与合法权益,更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武汉警方立即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案组,以报警人提供的假酒物流信息等线索为突破口,展开了摸排走访工作。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办案民警最终盯上一栋位于武汉黄陂区某偏远村庄的独立平房,其位置隐蔽,周围没有村民居住,但同时不停有外来人员与车辆在非固定时间频繁出入,与周边村民的生活规律迥异。
最终,鉴于案情重大,武汉警方迅速增派警力协同作战,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侦查工作。线下,民警们乔装打扮成村民模样,多次潜入制假窝点周边侦查;而线上,则对相关通讯、物流、交易等信息进行研判分析。
2
现场查获超百万级“奔富”假酒,生产线一应俱全
通过大量的侦查,警方发现这个制假团伙作案的手段十分老练:上班时间灵活多变,没有固定规律;发货时频繁更换不同的物流公司,且在运输途中多次转换车辆,以切断追踪线索;交易时坚持使用现金,尽可能避免留下电子支付痕迹。
最终经过一个多月的持续蹲守与证据固定。9月下旬,随着该团伙的活动突然更加频繁,出货量明显增大,警方联合出动。当民警冲到制假民房时,犯罪嫌疑人正忙得热火朝天,将一箱箱包装好的“奔富”搬上一辆面包车,准备发往外地。
此时现场民房门口停放的面包车上,已装载了50箱共计300瓶“奔富”假酒;而打开民房大门,在四五间被隔断的房间里,堆满了已经封装完毕的假冒“奔富”成品、等待贴标的半成品、堆积如山的空酒瓶和包装盒。
从现场资料可以看到,其中既有定位中档的“奔富bin128”,也有超高端产品“奔富bin707”。经清点,现场共查获假冒葡萄酒成品及半成品4313瓶,包装盒、酒瓶等大量包装材料,以及灌装机、贴标机等成套生产设备。
按照奔富旗下的产品结构来看,如奔富bin128定位中端市场,官方单瓶售价400元以上;而奔富bin707则定位超高端市场,官方单瓶售价则高达5000元以上。
意味着,按照警方现场所查获的假酒数量来看,其涉案案值金额最低也已接近200万元。同时还未计入更多更早的已进入市场流通环节的未被查获假酒。
3
按级别灌不同成本酒体,“707”酒液成本最高仅2.4万元/吨
经审查,主要犯罪嫌疑人徐某如实供述了其组织生产、销售假冒品牌葡萄酒的犯罪事实。
实际上徐某早在2018年就因在河北生产假酒受到过刑事处罚。然而,法律的严惩并未让他彻底悔改。2025年初,无所事事的徐某在暴利的驱使下,决定“换个地方,重操旧业”。
据徐某交代,整个制假“作坊”由他一手搭建。他瞄准市场上畅销的奔富葡萄酒,先从山东烟台购入价格极为低廉的原料酒,根据仿冒的系列不同,使用每吨1.2万元和2.4万元两种等级的原酒灌装不同型号的假冒“奔富”,折算下来,每瓶酒的酒液成本仅在10至20元之间,加上包装等费用,单瓶总成本不到50元。
也就意味着其生产的“奔富bin707”所用的灌装酒液成本最高即为2.4万元/吨,其中的中间利润可想而知。
而这些假酒,正常情况下则以每瓶几百至上千元不等的价格批发给下线销售商,平均利润高达四到五倍。而下线经销商再当作正品以市场价卖给消费者,牟取暴利。
一位广东经销商即告诉WBO,对于奔富这类商务属性较为明显的产品,实际上也存在掺假售卖现象。一些不法酒商在一箱中加入一两瓶假酒混入销售,增加盈利。而对于并非专业且熟悉奔富的消费者,通常是很难发现其中的猫腻。
由于奔富产品在国内市场有着很强的流通属性,更容易出货,所以瞄准其制假的造假者相对较多。
截至目前,办案民警在挖出造假源头后,则进一步紧锣密鼓地对其物流及交易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不仅锁定了涉嫌提供假冒包装材料的上线1人,同时分布在北京、辽宁、湖南、福建、黑龙江等5个省市的销售下线5人也被同步锁定。
至此,一个横跨多省的制售假冒“奔富”链条被彻底斩断,相关犯罪嫌疑人已因涉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被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新闻来源:平安黄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