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暴跌96%,阿根廷葡萄酒在中国市场搞砸了?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今年1-9月,阿根廷葡萄酒进口量同比下降69.21%,进口额同比下降67.86%。与此同时其也被挤出了进口来源地的前十排名。从近五年前三季度的进口数据来看,阿根廷葡萄酒已缩水了96.16%的进口量,为何曾作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出口国的阿根廷在中国市场逐渐失速?
1 阿根廷葡萄酒进口量额在中国市场经历暴跌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5年1-9月,阿根廷葡萄酒进口量为94.56万升,进口额为5470312美元(约0.89亿人民币),进口均价为5.78美元/升。2024年1-9月,阿根廷葡萄酒进口量为160万升,进口额为9182841美元(约0.65亿人民币),进口均价为5.73美元/升。
今年前三季度进口量同比下降69.21%,进口额同比下降67.86%。与此同时其也被挤出了进口来源地前十。
回顾近五年前三季度的阿根廷葡萄酒进口数据,进口量下跌了96.16%,进口额下跌了80%。同时,从2023年开始也没有再进口阿根廷散装葡萄酒。
为何曾经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阿根廷葡萄酒,如今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下滑?多位一线进口商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阿根廷葡萄酒的困境是内外因素交织的结果。
2 汇率风险、品牌乏力、酒种挤压、部分酒商退出
“阿根廷的经济不稳定和汇率波动是首要因素。”中国进口葡萄酒联盟秘书长、万国酒联国际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继开门见山地指出。阿根廷比索的剧烈波动和持续的通胀压力,导致本土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出口报价稳定性大打折扣。
据了解,2023年12月,阿根廷政府将比索官方汇率贬值54%,从1美元兑366.5比索下调至1美元兑800比索,并设定了比索对美元每月贬值2%的目标。而今年9月19日,1美元已经可以兑1475比索。并且在10月1日再次出现大幅贬值,单日贬值达到3.1%。
北京东科佳酿四海酒业负责人丁亚东表示:“采购阿根廷葡萄酒都需通过智利港口转运,导致生产周期和运输周期被拉长。在汇率极不稳定的情况下,进口商需要承担资金在海上漂泊3-4个月甚至半年的风险,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是难以承受的。”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危机在阿根廷本土也已拉响警报。近期外媒报道,阿根廷门多萨产区的酿酒师举行抗议,警告行业因成本上升、需求下降而面临“灭绝”。其国家葡萄栽培研究所前主席Martin Hinojosa指出,阿根廷去年仅25%葡萄酒用于出口。
与此同时,阿根廷葡萄酒在品牌推广方面也有所不足。宋继直言:“任何一个国家的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成功,都与其官方机构的推广力度密不可分。阿根廷在这方面投入明显不足。”
上海一位葡萄酒进口商汪淼也表示:“阿根廷缺乏像澳洲奔富那样的超级头部品牌。除了卡蒂娜(Catena)和拉菲旗下的凯洛(Caro),消费者还能说出几个阿根廷品牌?这种品牌认知的缺失,直接影响了终端动销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阿根廷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缺乏大众市场的声量,但丁亚东观察到:“如卡蒂娜的高端产品线,包括使徒(Apóstoles)等精品酒,在特定的会所和精品餐饮渠道仍保持稳定需求。这显示了阿根廷高品质葡萄酒的市场潜力。”
一位福建的经销商张强坦言:“在福建市场,对阿根廷品牌的认知也比较集中在部分头部品牌,阿根廷其他的葡萄酒产品很难在市场上有动销。不过,我们有固定的消费群体,对阿根廷头部品牌有忠诚度。阿根廷酒最终还是会越来越集中突出品牌。”
汪淼也表示:“其实阿根廷葡萄酒的暴跌,很大一部分是其散装葡萄酒进口在中国断崖式萎缩。第一个原因是国内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层级与消费品质在提升。第二个原因是国外葡萄酒的成本在逐步增加。”他还强调,在国内,低端进口葡萄酒已经很不好卖了。阿根廷葡萄酒的品牌化效应越来越凸显。
作为福建的阿根廷葡萄酒进口商江珊则坦言:“现在生意很难做。‘限酒令’让公务消费大幅减少,加上许多同行都已转行或退出,渠道收缩很严重。同时,消费者被其他酒种分流,特别是白酒近年来对葡萄酒市场的侵蚀,导致我们的销量也在下滑。”
张强也表示:“阿根廷葡萄酒在国内最大的市场是福建,因为有华侨的带动,对阿根廷的品牌比较熟悉也比较认可。但是目前的动销也比较乏力,份额有明显缩水,也出现一些做阿根廷葡萄酒的酒商转行的情况。”
阿根廷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困境,凸显了其过于依赖福建单一区域及华侨消费群体的结构性风险。与智利等在中国市场分布更均衡的产酒国不同,阿根廷酒长期倚重“同乡经济”与侨乡渠道。这种模式在初期能快速打开市场,但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面临经济波动或消费风向转变,其市场基本盘便容易迅速缩水,这正是其当前份额下滑的深层原因。
另外,就产品本身而言,阿根廷葡萄酒面临着结构性挑战。丁亚东分析:“阿根廷以马尔贝克为代表的红葡萄酒,以其甜美、浓郁、饱满的风格著称。但当前中国市场增长较好的却是德国雷司令、新西兰长相思等风格清新、简单易饮的酒款。”
与此同时,汪淼坦言:“经过这几年的市场调整,阿根廷葡萄酒的库存确实有所消化,但问题的核心在于供销不畅。红葡萄酒整体消费量的下滑,使得以红葡萄酒为主的阿根廷产品线承受着更大压力。”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进口商们对阿根廷葡萄酒的长期价值仍保持认可。丁亚东强调:“阿根廷葡萄酒的品质和性价比被严重低估了。在同价位段,阿根廷酒提供了很高的品质体验,特别是在中高端精品酒领域。”
宋继对此表示认同,并补充道:“阿根廷葡萄酒具备‘火起来’的潜质,品质优秀、价格合理,果味丰腴的口感更适合中国人。只要阿根廷经济趋于稳定,价格体系恢复正常,同时加强在中国的市场推广,这个产区仍然有机会重新获得消费者青睐。”
汪淼则认为:“经过这轮深度调整,市场库存更趋健康。如果阿根廷葡萄酒方面能够抓住时机,加强产区形象塑造,或许能在下一轮市场复苏中抢占先机。”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