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歌厅销售48万假洋酒被罚90万,警惕“KTV货”循环假货模式
近日,南京市江宁区警方披露一起售卖假冒轩尼诗、马爹利、芝华士等知名洋酒案。据了解,这些假酒被摆上KTV货架,以正品价格售卖给消费者,形成了一条从采购、仓储到销售的完整侵权链条。
经市场监管部门调查,该歌城的违法经营额高达48.52万元,随后,南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管局责令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作出9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01
知假售假多款轩尼诗、马爹利等洋酒,被罚90万元
南京市江宁区查处的一起典型的假冒洋酒案件。涉案场所为“音王派量贩式歌城”,其经营过程中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假酒链条——从采购、仓储到销售环环相扣,将假酒堂而皇之地摆上KTV货架,以正品价格出售给消费者。
案件的起点源自低价购酒渠道。根据调查显示,该歌城的管理人员通过同行群内发布的低价酒水广告,主动联系名为“洋酒批发”的聊天账号,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购进大量印有“MARTELL”“Hennessy”注册商标的洋酒,包括马爹利名仕、马爹利蓝带、轩尼诗V.S.O.P等知名产品。每箱多为6瓶或12瓶,进价仅在300—500元之间,外观却几乎与真品无异,属于知假售假。
在昏暗的KTV环境中,普通消费者几乎无法辨别真假。歌城方面将这些假冒酒水与正品无异地陈列、销售,并以正品价格收费。例如,一瓶假冒的轩尼诗VSOP可在酒单上标价1480元,远远高于其不足百元的采购成本,利润空间巨大。
根据市场监管部门的核算,该歌城的违法经营额高达48.52万元。2024年8月29日,南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管局依据《商标法》相关规定,责令立即停止侵权,并处以90万元罚款。这一处罚金额接近违法经营额的两倍,创下了同类案件中罕见的处罚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行政处罚之外,涉案企业还面临司法追责。轩尼诗已向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法院提起“侵害商标权纠纷”诉讼,目前案件已立案,其判决结果尚未披露,烈酒商业将持续关注。
据公开工商信息,南京音王派量贩式歌城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50万元,员工人数为11人,目前仍处于存续状态。
02
“KTV货”,从KTV中来到KTV中去的循环假货
从价格体系来看,夜场酒水本身就是高利润区间。南京市江宁区某KTV的酒水价目表酒单显示,马爹利名仕售价1580元,马爹利XO售价3999元,轩尼诗VSOP售价1480元,轩尼诗XO售价3999元,人头马XO售价3280元。
有业内人士透露,KTV作为消费终端,本就存在显著的加价机制。通过正规渠道采购的洋酒,经过包装与服务叠加后,售价通常能比出厂价翻上两三倍。而假冒洋酒因进货价极低,却能在酒单上以数千元出售,利润率动辄达到数十倍,远远超过正品。这种“低成本、高售价”的模式,成为造假团伙和部分不法经营者趋之若鹜的原因。
此外,KTV销售模式也为假酒流通提供了空间。南京市一家KTV的经理告诉烈酒商业:“一般来说,一部分消费者都会选择‘酒水套餐’,而并非单瓶购买,一套标价千元的洋酒套餐,往往包含一瓶“高端洋酒”,再搭配果盘、小食等。实际上,假洋酒的进价不过七八十元,小食的成本也仅几十元。”
除此之外,与直接低价购进假酒不同,夜场里还存在一种名为“KTV货”的供货方式,这类假酒的制作思路是先大量从KTV、酒吧等地收集名酒的空瓶与外包装,再以廉价基酒灌装其中,经过简单处理后摇身一变,重新回到酒吧和KTV的货架上。
为了保证“以假乱真”,造假者会对从KTV收回的酒瓶进行清洗、抛光,并重新封盖、贴标,甚至补上喷码与外包装。由于这些瓶子原本就来自正品,其外观细节几乎无法挑剔,看上去就像全新的正规出厂产品。供货商常常以“渠道货”或“真瓶装”为宣传口径,强调“喝不出区别”,吸引夜场经营者进货。
这些酒最终以所谓的“夜场专供”名义进入销售环节,价格远低于正规渠道,极具诱惑力。在昏暗的消费环境和高频套餐消费模式下,普通客人几乎没有辨识能力。
此前,烈酒商业也曾报道过类似案例。上海闵行区“印象江南KTV”负责人张某明知进货是假洋酒,仍低价购入并高价销售,警方查获106瓶,涉案金额逾144万元。另一家“悦尚花都KTV”同样存在知假售假的情况,被警方查获168瓶酒,已销售41万元,而这些酒,大多都来自所谓的“KTV货”。(详情见:上海这起“循环型”假洋酒案涉案7000万!从酒吧、KTV 回收空瓶再卖给酒吧、KTV)
一名行业从业者指出,夜场经济整体热度下降,但部分经营者依赖假酒获利,虽然短期内可提升利润,却严重损害了消费者信任,甚至打击了行业的长期发展潜力。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花高价买到的却是假冒伪劣产品,不仅存在健康风险,更加剧了市场环境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