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史最高纪录!中国葡萄酒凭234枚奖牌闪耀CMB

2025-07-03 17:43

在6月落下帷幕的2025(宁夏·银川)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上,中国葡萄酒共斩获234枚奖牌,创下赛史最高纪录。这一成绩不仅是数量的突破,更反映出中国多个葡萄酒产区在品质稳定性、风格多样性及专业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集体进步,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01

中国酒庄获奖数量同比增长75.9%


根据CMB组委会公布的数据,本届大奖赛共有7165款酒参赛,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酒庄提交了672款参赛酒,创下历史新高,最终共获得234枚奖牌,同比增长75.9%,包括8枚大金奖、102枚金奖、124枚银奖,超越去年(133枚)和2023年(108枚)的成绩,刷新在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上的获奖纪录。


本次中国获奖酒来源覆盖更广,涉及15个国内产区和2个进口国产地,包括宁夏、新疆、山东、山西、东北、甘肃、河北、内蒙古、福建等地,以及进口国澳大利亚、法国,从侧面可以看出中国葡萄酒的质量提升正不再局限于少数优势产区,而开始在更广泛范围内显现。


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依然是主力,共提交352款酒参评,占中国参赛总量的52%,最终121款获奖,获奖率达34.4%,显著高于本届赛事整体获奖率(30%以下)。其中包含4枚大金奖、59枚金奖与58枚银奖,并独揽本届赛事“中国最佳”特别嘉许奖——该奖由利思酒庄“利思家族荣耀马瑟兰”摘得。


新疆产区表现同样亮眼,获得51枚奖牌,包括1枚大金奖、14枚金奖与36枚银奖。


山东产区则以25枚奖牌(2枚大金奖、11枚金奖、12枚银奖)紧随其后,山西也凭6枚奖牌(含1枚大金奖)展现潜力。


过去几年,中国多个产区在风土表达、酿造技术、品种探索和风格定位上的持续探索,推动了整体质量认知的提升。各地酒庄在交出个性化答卷的同时,也不断拉高中国葡萄酒在国际舞台上的平均水准,令“中国风格”逐渐具备全球认知度与独立表达力。


02

CMB奖牌赋能,助力酒庄营销推广


CMB不仅因评审体系严格专业而获得业内认可,其奖牌的市场影响力也早已外溢至终端消费层面。在消费者眼中,瓶身上贴有大奖赛奖标的葡萄酒,已成为可靠与品质的象征。


CMB大赛整体获奖率控制在30%以内,大金奖比例更低于1.5%,这使得奖牌具有一定稀缺性和含金量,自然提升了其市场公信力。调查显示,一枚CMB奖牌平均可带来30%的销量增长,奖牌已成为消费者选酒的风向标。


为了让奖项更具可识别性与传播价值,CMB为每枚奖牌配套设计了相应的奖标,作为奖牌的直观视觉化延伸。按照CMB规定,只有获得奖项的酒款才能粘贴奖标,且数量需与酒庄申报的库存量匹配。奖标为“一酒一标”,不得挪作他用。组委会在赛后还会对市场流通中的奖标粘贴情况进行抽查与监督,确保其权威性和使用的合规性。


对于酒庄而言,奖标既是销售助力器,也是品牌建设工具。在终端渠道中,奖标可帮助产品迅速获得关注度、提升辨识度,并为消费者决策提供依据,大大缩短了决策链条,降低了消费者“选错”的心理成本。


这也意味着,大奖赛不止是一项荣誉评比,更在不断影响着品牌与市场的连接方式。奖标机制的存在,让酒庄能将品质背书转化为消费说服,在碎片化传播时代赢得更多信任与空间。


03

李德美教授成为中国首位CMB“蓝色徽章”评委


在奖牌数量不断增长、市场影响力逐步扩大的同时,中国在国际葡萄酒赛事中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从参赛者到获奖者,再到如今参与评审标准建设,中国葡萄酒行业正逐步走向更深层的全球对话。


在本届宁夏银川CMB大奖赛上,北京农学院教授李德美获得CMB“蓝色徽章”,成为首位获得此荣誉的中国评委。这一勋章仅授予在CMB赛事中担任评委年限为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专家,评选标准严格,不设终身制,并需通过盲评一致性、区分度、重复性等多维度测评。


李德美自2016年起,曾在保加利亚、瑞士、墨西哥等地多次担任评委,是CMB与中国葡萄酒行业之间最早的专业桥梁之一。在评委身份之外,他还长期参与赛事理念传播、参赛企业指导等工作,对推动中国酒庄更规范、理性地面对国际赛事起到持续作用。


CMB评委体系的严谨性,也正说明中国评委获得国际认可并非象征性参与,而是真正建立在专业积累与国际沟通力之上的结果。这意味着未来中国葡萄酒不仅会在参赛层面被看到,更会在评判标准层面逐渐发声。


2025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场大赛“桃红葡萄酒”单元与第二场大赛“红、白静止葡萄酒”单元,现已分别在罗马尼亚康斯坦查以及中国宁夏银川完美落幕。


接下来的两场单元大赛,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起泡酒”单元与“甜酒与加强酒”单元,将于9月分别在摩尔多瓦与意大利西西里岛举行。同时,第27届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也将于9月在墨西哥哈利斯科州(Jalisco, Mexico)举办。


对于正处在多元化拓展阶段的中国酒庄而言,这些赛事既是展示机会,也是能力试金石。越来越多的中国酒庄、产区与评委开始稳步走入国际舞台,表明中国酒业的对外表达已进入新阶段。大奖赛不是终点,但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参照系,也为“让世界理解中国酒”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