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孔”版飞天茅台、家族经营真假掺卖,杭州警方破获的这个案子不简单

2021-01-27 10:30 WBO烈酒商业观察 WBO团队

编 | Candy


虽然疫情使得大部分的消费场景受限,多地也在倡导“就地过年”,但在传统节日的带动下,酒水仍然在当下消费比重中占比较大。随着市场迎来高峰期,假酒的利益链条也更加猖獗。


近日,杭州市公安机关侦破了1起特大销售假烟、假酒犯罪团伙案。抓获涉嫌销售假冒烟酒的犯罪嫌疑人77人,捣毁售假门店45家,查获假冒中华、利群及各类走私香烟20000余条,假冒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国窖等各类白酒3700余瓶,涉案价值2000余万元。


图片


据了解,此次制假售假团伙的抓获工作,历经了4个月的侦查。此次案件与传统的制售假冒烟酒方式相比,该新型犯罪产业链具有人员构成地域化、家族化,犯罪手法组织化、隐蔽化等特点,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犯罪模式,得以迅速被复制,在全国快速蔓延,严重侵犯了正规生产经营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同时也暴露出市场监管存在的短板。


假酒假烟的售假终端为“高档烟酒店”


据警方表示,2019年初,拱墅警方侦破了一起销售假烟案件,民警进一步调查嫌犯资金往来后发现,在杭州五个主城区,由浙江温岭籍、临海籍人员经营的高档烟酒店多达数百家,在浙江省乃至全国也遍布着这一群体经营的烟酒店。


“这些店装修豪华,店里陈列的高档烟酒价值不菲,每家店的投资都要近百万,平时生意并不好,店内也不招聘营业员,都是老板和家人经营。”警方表示,进一步调查发现,这类烟酒店大部分和售假团伙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资金往来。


为了确认售假门店,专案组民警对负责运货的涉案人员葛某进行了秘密侦查,成功绘制了一张葛某运送假货门店的地图。2019年12月17日,在历经4个月的排摸核查后,终于成功锁定了在杭州西湖、下城、拱墅、滨江、余杭等地进行销售假烟、假酒的约50家烟酒门店,并确认这些门店基本与售假团伙有过大额交易。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排侦查,专案组在成功掌握了涉案人员大量犯罪证据后,对符合犯罪条件的涉案人员实施了抓捕。


飞天茅台瓶身打孔灌低价酒


“我们调查发现,这个售假团伙组织架构具有明显的地域化、家族化特点,作假手段隐蔽,欺骗性强,市场监管机构很难发现,而且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快速蔓延,社会危害极大。”警方介绍。


团伙架构家族化、区域特征明显。本案从中间商到零售商,绝大部分为浙江温岭、临海籍人员,台州温岭籍犯罪嫌疑人占80%,其中温岭箬横镇人占比达65%。开的都是“夫妻店”“亲朋店”,存在老乡带老乡、亲戚带亲戚等裙带关系。


售假途径多元化。警方梳理近年侦办案件发现,团伙售假途径从线下上门推销为主,发展到通过实体店、社交软件、网站广告等线上方式推广交易的复合模式,有的甚至承包物流公司专门保障假货运输。


作案手段隐蔽化,反侦查意识强。为逃避监管部门日常检查,涉案大部分门店由温岭籍人员统一装修,设有暗门、暗格用于存放假烟、假酒,隐蔽性强。门店在销售过程中采用真假掺卖的形式,“看人卖货”。例如:嫌疑人会将一箱六瓶装的天之蓝中放入四瓶真酒和两瓶假酒。;嫌疑人在每家门店都设置了暗格。展示在透明销售柜里的均为真烟酒,而递交给消费者时他们从暗格拿货。消费者在批量购买烟酒时一般以送人为目的,所以一般不会拆箱鉴别。


在小量零售时,嫌疑人会把假烟假酒售卖给陌生消费者,对熟人一般售卖正品。并且对市场监管、公安机关以及“职业打假人”上门,实时在微信群中交流。此外,为避免公安机关掌握其资金流信息,该团伙自今年以来均采用现金收付款,规避支付宝等支付方式,不留实体账本。


制假手段仿真度高,市场监管人员和消费者鉴别难。制售假冒烟酒的不法人员在飞天茅台真酒的瓶身上打孔抽出部分真酒,然后用售价200到300元左右的茅台王子酒冒充飞天茅台酒重新灌装,用五粮春勾兑52度的五粮液,改变了以往用工业酒精掺兑假酒的操作手段,消费者很难鉴别。成本200元到300元1瓶的假茅台,最终可以卖出2400元至2500元的正品价格。


打击售假要强化源头治理


杭州警方认为,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制贩假烟假酒案屡禁不绝,无法连根拔起,案件侦破存在以下难点:首先,假烟假酒鉴定难。目前制假水平越来越高,存在“真假混合”“真瓶装低价酒”,专业品酒师都无法鉴别。行政执法人员鉴别能力弱,专业鉴定机构鉴定成本高、周期长;其次,犯罪成本低,犯罪团伙极易“死灰复燃”;第三,涉案价值设有底线、定罪要求高,给行政执法部门带来挑战;最后,灰色产业链盘根错节,隐蔽性强,单个区域部门作战人员不足,只能打击部分销售环节,难以触及源头制假、实现全链条打击。


为此,办案民警建议,强化源头治理,加大对犯罪输出地的属地政府考核扣分力度;尽快将涉食品、药品、环境等民生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纳入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增加其违法犯罪成本;降低入罪标准、提高刑罚上限;建立健全行业“黑名单”制度,将存在违法犯罪前科人员排除在外。

文章来源:部分内容来源于经济参考报